課室經營的基本原則

課室經營的基本原則

一、課輔開課時建立各項良好的互動關係

 

在課室經營情境中,首先、也是最為必要的,即是課輔老師與課輔班中各人員的關係建立。對課輔老師而言,與學童的關係是最重要與最基本的一環,若是課輔老師自身形象與對學童的關係建立得當,對日後的課室經營工作推動,可說是事半功倍;反之,若是一開始課輔老師沒有掌握與學童的互動關係,可能影響到日後課輔的各項活動進展。在對其他人員(如:家長、工作人員)之關係中也是同樣,若是基本關係並沒有確立,許多課輔班的課室經營工作則可能遭遇窒礙難行的窘境。

二、必先訂定出班級規範與獎懲標準

對於學童而言,第一次與課輔老師見面時,課輔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造成其對學童所建立的形象。在以往的經驗中,假如課輔老師一開始只是抱著陪伴學童、親近學童的心態進行課輔教學,卻沒有與學童訂定規範,通常都會造成日後課輔老師無法約束學童課堂上的行為。因而,訂定規範與獎懲標準的最好時機就在於第一次課輔的時間,課輔老師第一次與學童見面時就與學童共同討論。

三、體認學童的個別差異

參與課輔的學童,都有其不同的成長背景,學童間的差異性較學校的普通班級中更大,因此,課輔老師進行課輔須體認學童間存有個別差異;正因為每位學童的行為和學習方面所遭遇狀況也都不相同,課輔老師在處理學童的狀況時,避免對不同學童做比較,例如:「為什麼某某某做得到,你就是不行?」或「為什麼不學某某某一樣?」課輔老師若是用這樣的言語訓誡學童,可能適得其反,更增加學童負面心理、行為的狀態。

四、不拘泥在任一特定的作法

如前所述,課輔班學童個別差異性大,課輔老師處理學童方式不一定皆能夠全體適用,對某學童有效的方式,可能對另一學童為無效的,課輔老師須針對不同的學童而有不同的對應方式。另外,或許相同學童身上出現的相同狀況,其成因卻是不同,課輔老師若是拘泥於同一種方式,有時可能無法對學童的狀況做出有效處理。例如:某一學童上課睡覺,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改天又再出現時,可能則是因為情緒影響(心情不好),課輔老師須了學童行為成因,做出有效的處理。

五、處理事務把握公平、客觀、尊重學童的原則

課輔老師在處理學童事務時,若無法做出公正處理,可能會造成師生間關係的破壞;對學童所發生的任何狀況,需事先了解學童狀況的成因,避免依靠課輔老師的主觀、武斷的判斷,而做出處理。在處理班級事務時,也需仔細了解學童想法,與學童討論可行的作法,而進行決策,避免因為課輔老師的武斷,繼而產生學童不配合、抗拒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