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狀況基本處理方向

一、試著了解、尋找問題成因:

不管學童出現怎樣的行為,都有背後的原因。課輔老師可以試著尋找出問題的成因或是導火線,作為解決的方向,可以讓課輔老師不會圍繞在問題表面現象打轉,而採取更有效的解決方式。例如:學童被欺負,除了處罰欺負人的學童以外,課輔老師也需要了解學童被欺負的原因,例如:學童的個性、學童不能拿捏人際互動的程度、學童容易激怒他人……等等,找到問題可能形成的原因之後,課輔老師再定出解決的策略或方法,才可能有效解決或控制問題。

二、運用同理心:

如第二章所述,同理心的運用可以讓課輔老師更貼近學童,而且是課輔老師和學童建立關係的重要方式。

三、運用團體規範的力量:

課輔老師對於班級學童行為的掌握,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建立課室的規範,並且妥善運用、確實執行。假如學童行為違反規範,課輔老師可以利用機會教導這些規範。

四、建立課輔老師自身形象:

在之前有提到,規範與獎懲的運用效果是否有效,都靠課輔老師在學童間所建立的形象。請參考前文。

五、避免不適當之處罰:

在處罰中,不適當的處罰包括─1.粗暴羞辱的責罵學生;2.恐嚇學生:用恐嚇威脅態度訓誡學生;3.嘮叨:碎碎唸,持續的言語轟炸;4.強迫學童進行道歉:不是出於學童意願的道歉,學童可能還是不服氣或是還有怨言,這樣的道歉是沒效果的;5.群體處罰:進行連坐法,一人犯錯全班處罰;6.扣分:扣「學業」分數;7.不當的罰寫;8.體罰;9.過度的身體勞動;10.中止學習:不當的隔離。以上的處罰方式,容易讓學童心理產生反感、怨恨,並且很難得到懲罰的效果,請課輔老師特別注意。

六、當學童出現正向行為時,積極鼓勵學童:

尤其是對於平時很難得到來自成人的正向鼓勵的學童來說,鼓勵對他們發揮的正面效果是非常大的,學童行為可能會因為這樣的正向鼓勵有很大的改變。(鼓勵的使用,請參考第一章。)

七、保持冷靜:

在處理任何課輔班狀況/學童狀況時,課輔老師的情緒可能會因為當下所發生的狀況而出現波動,但是,請課輔老師切記─「在課輔班上的所有人當中,只有你擁有能夠立即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論是對事情或是對學童,維持情緒上的客觀是相當重要的。假如遇到學童狀況,課輔老師難免被激怒,但是不應該用激烈的言詞或是具有威脅、攻擊性的動作面對學童,課輔老師反而用平靜,但是堅定的語氣,向學童說明為什麼他的行為不當,為什麼老師要生氣─避免因為課輔老師的情緒失常,而影響原本就很難建立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