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幼二十年系列專題】03 ❱❭ 從拿鍋鏟到拿粉筆 社區媽媽變老師

 

 

陪部落孩子學習長大

 

不論遙遠的山間,還是臨海的村落,博幼長期培訓社區媽媽為素人老師,為缺乏陪伴的孩子帶來適時引導與支持。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不論遙遠的山間,還是臨海的村落,博幼長期培訓社區媽媽為素人老師,為缺乏陪伴的孩子帶來適時引導與支持。 圖/博幼基金會

 

「老師,這個英文單字怎麼唸?」博幼基金會新竹縣尖石課輔教室內,專職英文老師田淑玲忙著為學生解惑,陪伴無數部落學生挺過坎坷學習路,她的6名兒女也在「媽媽老師」教導下,幾乎都大學畢業。單親弱勢的她,靠著博幼翻轉自己的人生,也翻轉了部落孩子的命運。

 

對許多偏鄉弱勢孩子來說,追求教育就如同在殘酷天堂路上匍匐前進,只留下滿身「有心無力」的血痕。為改善偏鄉家庭結構失衡、老師流動率難題,博幼基金會積極投入社區課師培訓,部落媽媽變老師,孩子學習路上能有長期穩定陪伴、引導學習的「重要大人」,更成為地方教育的永續力量。

 

重要大人缺席 重創孩子教育成就

根據中研院「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計畫發現,「非雙親」結構的家庭,子女的學歷為專科以下比例為31.76%,高於雙親家庭之19.33%。弱勢家庭常伴有家庭結構功能不全問題,有許多是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孩子於求學成長階段,身邊缺乏穩定陪伴、引導學習的大人,導致未來教育成就受限。

 

為增加部落社區課輔教學人力,博幼2008年開始在南投縣信義鄉培訓在地部落課輔老師,2009年全面在各課輔中心,進行在地村落課輔老師的培訓課程,讓受訓居民有能力教國小英、數、閱讀科目,更擴及班級經營、活動帶領能力、同理心訓練等,素人老師們有穩定收入,更能穩定陪伴部落孩子。

 

田淑玲老師指出,部落孩子完成高中職的比例穩定成長,6年來已從四成七提升到七成一。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田淑玲老師指出,部落孩子完成高中職的比例穩定成長,6年來已從四成七提升到七成一。 圖/博幼基金會

 

素人老師 翻轉偏鄉教育

新竹縣尖石鄉前山課輔中心專職英文教師田淑玲,就是自助助人的成功案例之一。

 

田淑玲19歲那一年,五專只剩半學期就要畢業,她卻因為懷孕輟學,沒能完成學業一直是她人生最大的遺憾。她的丈夫也是高職肄業,因為沒有學歷只好每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最後罹癌過世。丈夫病逝前,最放不下她和6個孩子,叮囑「不管多苦,都要讓孩子繼續念書!」但身為單親媽媽,要獨力養大6個孩子何其困難,遑論是接受良好教育?還好,博幼伸出了援手。

 

「我沒有學歷,可以做課輔老師嗎?」田淑玲接受測驗時,英文文法一團亂、數學僅有小三程度,曾被孩子取笑不知道orange除了代表柳橙,更有橘色的意思,她發憤讀字典,了解課本以外其他的意思,成為孩子心中最可靠的英文老師。

 

田淑玲的6個孩子都以母親為榮「我覺得媽媽很厲害,不能輸給媽媽!」在博幼課輔的幫助下,幾乎都有大學學歷。她觀察到,在博幼課輔進駐後,部落孩子完成高中學歷的比例,「近6年也從四成七提升到七成一!」從前,部落孩子能用各種方式升上高中職,然進入高中職後,卻往往因程度落差太大,最後多數輟學返回部落。

 

田淑玲(右3)感性說到,我是媽媽,也是老師,就算受了傷,也不會放下這些孩子。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田淑玲(右3)感性說到,我是媽媽,也是老師,就算受了傷,也不會放下這些孩子。 圖/博幼基金會

 

今年46歲的田淑玲,已經任教15年,過程中不是沒有想過放棄「說不累是假的,尤其把每個課輔孩子都當成親生孩子一樣,會完全付出,會期待孩子會因為我的付出而改變,如果孩子沒改變會很受傷。」

 

為什麼願意堅持下去?田淑玲笑了「母親怎麼會放得下孩子呢?」不論是國小或國中孩子、夥伴,博幼就是一個家人、一個大家庭,就算有再多爭執,還是會回來家庭裡,「我是媽媽,也是老師,就算受了傷,也不會放下這些孩子。」

 

田淑玲分享,過去部落孩子一放學就去河邊游泳、採果實玩耍,加上家長常常不在家,或是打零工的父母臨時接到工作,前赴另一座山,半個月才回來一次,孩子返家後,幾乎就是沒人管的狀態。甚至有孩子玩累了,就直接睡在涵洞,晚上也沒有回家睡覺,孩子的阿嬤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這些孩子身旁沒有家長陪伴,根本不可能花一小時去寫作業複習功課。更常見的情況是,家裡根本沒有書桌,只能用客廳裡吃飯的桌子寫作業。所幸,現在孩子可以每天放學後到博幼教室,那裡有課輔媽媽的陪伴關懷,不會的課業有人教導,補充家庭所欠缺的功能,讓孩子可以好好念書、安心學習。

 

「媽咪老師」、「淑玲老師」、「超級媽咪」溫暖的呼喚此起彼落著,很多學生都叫田淑玲「媽咪」,就算離開課堂了,也會熱情分享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生活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這是除了師生情以外,更多的親情羈絆。

 

來自單親家庭的徐郁琇深信,唯有把自己提升起來,才能帶著部落的孩子一起成長、翻轉人生。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徐郁琇深信,唯有把自己提升起來,才能帶著部落的孩子一起成長、翻轉人生。 圖/博幼基金會

 

博幼尖石前山中心課輔老師徐郁琇,今年才35歲,是3個孩子的媽,最大的孩子已經20歲、最小的才6歲。雖然年紀輕輕,但她卻已經有13年教學經驗,主要負責中年級學童英文、數學、閱讀,耐心教學及教導行為規範,持續予以陪伴及建立信心。

 

「我的基礎不夠好,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提升起來,才可以帶自己的孩子、部落的孩子!」徐郁琇來自單親家庭,國中畢業後就懷孕,20出頭就要教養3個孩子,參加博幼測驗時連小一程度都不到。

 

經過一年的努力,徐郁琇成為部落孩子的「用功典範」,自己孩子的學校課業成績名列前茅。博幼課輔老師的工作,協助徐郁琇生計、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不用離開家鄉,就能陪伴孩子成長。

 

她表示,看到歷屆帶大的學生陸續長大,在部落看到她還是會叫她老師,過去一些調皮、學習狀況不佳的學生,如今已經出社會有穩定工作,是她最大的安慰。

 

田淑玲、徐郁琇欣慰笑說,培育社區居民成為課輔老師,除了帶來生活的穩定和改善,更能促進部落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和爭取,部落學子完成高中職的比例穩定成長,教育翻轉整個部落的夢想燦爛而真實。

 

博幼培訓素人老師的做法,不僅翻轉了偏鄉教育,也獲得2021社會創新獎肯定,左為政務委員唐鳳。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博幼培訓素人老師的做法,不僅翻轉了偏鄉教育,也獲得2021社會創新獎肯定,左為政務委員唐鳳。 圖/博幼基金會

 

為孩子培養超人爸媽 成為地方永續力量

博幼培育社區媽媽為素人教師的創新做法,不僅為偏鄉社區增加長期教學人力,也為當地婦女提供就業機會,榮膺台灣社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頒發2021年「社會創新獎」-人才培育類,該年由政務委員唐鳳授獎。

 

博幼進駐部落後,每天傍晚課輔教室亮起了溫暖的燈,部落課輔媽媽的存在,「不單是課業的指導,更填補了孩子所渴望的情感依靠!」孩子放學後在外遊蕩的情況改善了。

 

在博幼各個課輔中心,有六百多位像田淑玲、徐郁琇從拿鍋鏟到拿粉筆,社區媽媽變老師的故事。每位重要大人缺席的孩子,有同村落的課輔媽媽作為榜樣,一起在每寸偏鄉土地上,扎根地方教育的永續力量!

 

對資源不足的孩子來說,課輔媽媽是最親切的老師,減緩了重要大人缺席帶來的不利影響。 圖/博幼基金會提供

對資源不足的孩子來說,課輔媽媽是最親切的老師,減緩了重要大人缺席帶來的不利影響。 圖/博幼基金會

 

五月起,許多部落的孩子因陸續染疫,改採線上學習。疫情的衝擊,對孩子與弱勢家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眼見許多偏鄉孩子因缺乏平板、可用的網路,而讓學習的落差進一步拉大,博幼致力於穩住每個孩子的學習需求。孩子無助的眼神令人難受,邀您捐款支持,協助孩子們安度難關。

 

 

▍捐款600元,為1位孩子聘請1位老師,為期1個月每天進行線上指導

▍捐款10,000元,讓沒有「平板、網路」的孩子,添購設備重新與老師連上線

 

Card once 02 Card regular 02 line pay 02 JKOPAY 02

Other donations 02

 

 

專題報導:https://udn.com/news/story/7314/6367878 (UDN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