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學童同儕關係之狀況

一、事前之處理

 

課輔老師在避免學童同儕關係出現問題,可由以下方式事先預防:

1.建立理念:首先課輔老師須確定自身信念,是否能夠提供學童一具有安全感、接納感的課輔環境。在處理學童人際相處問題最基本的,即是處理者需存有基本對「人」的關懷,若是課輔老師無法在課輔班建立起對學童的關懷,根本上無法處理學童的人際問題。

2.建立學童間的相互信任感:課輔老師除給予班級學童的安全、接納感外,也應建立起學童間的相互信任感。課輔老師可向學童說明:「班上所有的同學都是生命共同體,在老師的班上,就是一個家庭,每個人都很重要,都需要其他人互相關心。」積極建立學童間的信任感,之後可減去許多學童人際間的狀況或是衝突。

3.儘早發現徵兆:通常,在人際相處方面有狀況的學童,很容易由平日行為中觀察出,例如:下課時,都是一個人坐在位置上或是一個人閒晃;與同學很少互動;說話時引起其他同學反感……,都是被孤立、排擠的學童的徵兆,課輔老師需儘早發現這些徵兆,並且予以關心,給予協助。

4.嘗試了解原因:通常學童間相處出現問題,或是某名學童被排擠,都是事出有因的。課輔老師需了解原因。例如可詢問互相衝突的雙方,對於對方的感覺,或是之前起衝突的原因;對於被排擠的學童,也可詢問會排擠他/她的學童,為何如此對待他/她的原因。總之,需瞭解原因,才能夠找出問題解決的方式。

5.引導當事人自我反思:對於衝突的雙方,或是被排擠的當事人,課輔老師都需對其加以引導,讓當事人了解自己所遭遇到的狀況,以及此狀況對其自身有何影響。課輔老師可運用同理心,試著體會學童之想法,並且站在學童立場,協助其設法改善。

6.避免發生班級成員惡性競爭:課輔老師在班級中,若是運用團體競賽方式上課,或是給予各種形式的鼓勵時,需注意是否造成班級成員的惡性競爭,而使成員間的衝突更加擴大。

7.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學童:在處理學童相處狀況時,課輔老師對學童的態度會影響學童間相處的情況。例如課輔老師將某位學童即定位成「你就是這樣的個性,才會被其他人排擠。」對學童存有負面的評價,如此能夠妥善處理學童人際問題?又如某課輔老師,可能習慣利用競爭性活動引發學童學習興趣,若發生每次得勝或是失敗的學童皆為同一人時,課輔老師卻無因應措施,是否會更加造成學童間衝突。因此,課輔老師對於所有學童,皆須一視同仁,不應有特別待遇(正向或負向的),以使學童確信課輔老師是公平、公正的。

二、學童受排擠

1.優點小紙條:課輔老師可藉由全班性的活動,以優點小紙條的方式進行處理。引導全班學童在一紙條上書寫全班學童的姓名以及其所認為每位學童的各項優點,以不記名方式,課輔老師則在學童寫完後,公布學童所寫的內容,介紹每位學童認為其他各個同學的優點為何,課輔老師可向學童說明,每位學童皆有優點,試圖以此種活動,進行對於受排擠學童的信心與人際關係的建立。課輔老師可另行想出其他更為適合其課輔班的類似活動。

2.製造與其他學童互動機會:在課堂中,課輔老師可安排全體學童皆可參與的活動,並且使受排擠學童能夠有機會為其他學童建功,以此方式,使受排擠學童慢慢打入其他學童中。

3.引導學童運用同理心:可向介紹學童何謂同理心,以及同理心的運用可對生活帶來什麼正向作用,並且引導學童思考在人際相處上,同理心的運用可以增加、或是化解何種問題。依據各課輔老師的經驗,帶領學童運用同理心,對於整體學童的相處狀況,效用極大。

4.與全班學童共同討論:課輔老師試圖找機會,趁受排擠的當事人不在場時(可請社工員或是其他老師帶領當事人至他處,避免當事人在場),與學童談論當事人的狀況,談論方向可在於:為何排擠當事人?當事人的舉動有何不妥?當事人有何優點?排擠當事人是否有意義,是否應幫助他,而不是排擠他?該如何幫助他?………等等,將問題中心引導至如何幫助當事人,希望所有學童能夠同理當事人,大家共同協助其改善現況。

5.與受排擠之學童談話:即事前處理之第五點─引導當事人自我反思,協助當事人進行反思,思考其目前的狀況是因何引起?該如何改善?……等等,並課輔老師給予支持,使其產生改變的動力。

三、學童相互排斥

1.了解原因:學童互相排斥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門,課輔老師需確實了解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進行處理。

2.運用學童同理心:教導學童同理心的運用,並引導學童將所學習的運用方式實際運用在人際相處的狀況上。